高利高息莫动心,不听不信不转账
发布时间:2024-10-23 作者:蚌埠市银行业协会
典型案例:
近日,一位客户来到交通银行淮河支行营业网点,要求银行工作人员帮助自己在微信转账。支行营运主管在接待客户,向客户宣传反电诈并提醒客户不要给陌生人转账时,发现该客户神情不自然,立刻提高警惕。经过仔细询问后,该客户终于吐露实情,她在某社交软件上认识一男士,对方自称是军人,向她介绍在一电商平台上投资,并反馈是腾讯旗下转帐电商平台,投资回报很高,此次让其先转4000元。营运主管通过微信聊天记录,更加确定这是一起典型诈骗案件,为避免客户受骗上当,营运主管向客户耐心分析解释,客户恍然大悟,最终客户决定放弃转账并在营运主管帮助下向反诈中心报案。目前,蚌埠公安局青年派出所已受理此诈骗案件。
案例分析:
近年来,打着高收益进行诈骗的案例层出不穷,诈骗分子抓住受害人的想获利、赚钱的心理,引诱金融消费者落入陷阱,直至达成诈骗目的。本案例中客户在网点转账时,被银行工作人员识别堵截,没有造成资金损失。转账汇款虽然是客户的自主选择,但站在银行的角度,保护好客户账户资金安全是银行从业人员必须的工作。遇到客户转账汇款时,有必要去多留心,多问句转账的真正原因,及时保护金融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益是银行人员的责任。
消保提醒:
1、消费者需从正规金融机构了解投资渠道、投资产品,不轻信互联网高收益金融投资,严防犯罪团伙使用微信群等社交软件,以高收益为诱饵,使投资者初尝甜头后跳入陷阱。
2、消费者一定要通过官方网站等正规渠道使用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和服务,不轻易泄露个人账户信息、身份信息、动态验证码等金融信息。
3、在遭遇金融诈骗后,客户要第一时间与银行及警方联系,以便及时冻结追回被骗资金,尽可能避免损失,同时将网上在线转账记录截屏并保管,保留好对方微信账号和交流记录,提供更加详细的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