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亚中国执行董事兼行长林志民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中国经济一直以来面临下行压力,但中国正在转型发展、追求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外资银行继续坚定看好中国经济。 《上海金融报》:近年来,不少外资行开始调整在华业务重点,东亚中国未来的业务发展策略是如何规划的?如何抓住机遇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林志民:外资银行法人化后,一直扎实稳健发展。东亚中国未来将着力提升业务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扩展资产负债规模,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全面拓展各项业务,积极探索创新,进一步向符合国家战略、经济转型方向的行业及业务渗透,打造差异化、特色化、本土化的发展道路。 首先,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向综合收益较好的行业扩展,加大对医药健康、仓储物流、节能环保、安全食品、公用事业、教育培训等重点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挖掘政府企业融资平台的业务机遇,不断优化贷款结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充分发挥在跨境业务方面的网络及资源优势,大力拓展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跨境业务机会,持续发展传统跨境业务、贸易融资、供应链业务等重点业务,积极拓展同业业务、投行业务、托管业务等创新业务,满足内地企业迅速增加的对外投资及离岸业务需求。 第三,积极拓展零售银行业务,大力发展消费信贷等业务,推动以“场景带动业务”的营销模式;积极拓展高净值客户跨境资产配置、机构客户理财等财富管理业务。同时,加快互联网金融布局,不断完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互联网及移动业务平台和产品服务体系,积极探索与互联网企业深入合作,进一步搭建“互联网+产业生态圈”的新金融模式。 东亚中国的金融市场业务扩展资金交易业务领域,加大债券投资和同业业务配置力度,扩大主动负债,在满足流动性管理的基础上,提高资金运作的灵活性和盈利性;金融产品销售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加强定制化产品组合销售。大力拓展企业和零售存款客户,进一步推进资金来源多元化,增强主动负债管理能力,努力吸收低成本普通存款,降低资金成本。 东亚中国将专注于长远的发展策略,密切关注市场动向,把握机遇,推动业务持续、健康增长,保持在内地市场长足、稳健发展。 《上海金融报》:今年11月您出任东亚银行中国执行董事兼行长,您将给东亚中国带来什么改变?东亚中国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林志民:针对当前的市场环境及行业形势,东亚中国需要做的就是优化结构,整合资源,提升效率,提升整体业绩。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将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严控信贷资产质量。东亚中国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和监管要求,不断优化信贷审批集中制度,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将风险防控关口前移,加强对信贷资产的监控和预警;加大风险资产的清收、化解和处置力度,稳固资产质量。 同时,提升全面风险管理。东亚中国正采取积极措施,加强风险管理系统建设,提高风险管理自动化水平;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加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管控;通过合理的监控、压力测试、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提升操作风险管理。 控制成本提升效率是关键,东亚中国将继续积极推进业务结构精简以及流程再造和优化,整合全行资源,严控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并且,不断完善费用及成本管理体系,加强财务动态管控。 东亚中国还将继续推进整改工作,我们在加强合规、风控以及改善公司治理方面已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未来将继续推进此方面的工作,将整改工作常态化。在推动业务创新方面,将积极研究并探索投贷联动、投资产品、资管业务、非标业务、各类金融市场业务新产品等,并大力推动与互联网企业的深度创新合作,寻求业务发展新的动力。 《上海金融报》:内地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未来东亚中国在内地市场的定位是什么? 林志民:扎根中国,发挥集团综合化、国际化优势,成为最佳本土化的外资银行是东亚中国的发展愿景。 东亚银行在外资银行中本土化程度相对较高,自1920年在上海设立第一家内地分行以来,自此内地业务从未间断,这体现了东亚银行对内地市场的长期承诺。2007年,我行成为首批内地成立的外资法人银行之一,继承母行庞大的内地业务网络,致力为广大客户提供一应俱全的银行和金融服务。东亚中国同时也具有外资银行特有的全球化优势,可凭借东亚银行全球网络的优势、自身遍布全国各地的网点,以及东亚银行在亚洲及欧洲的战略合作伙伴的强大关系,大力拓展业务机会。 《上海金融报》:经济下行压力下,外资银行如何适应中国经济转型调整,把握在华发展机遇? 林志民:中国正逐步走向消费及服务型经济,增长步伐持续放缓,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等,将释放更多改革红利,创造新兴市场机遇。东亚中国将充分发挥香港母行在跨境业务及财富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和资源优势,把握机遇,为客户提供专业、领先的银行服务。 “一带一路”――近年来,东亚中国在南昌、南宁等“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布局分行网点,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首批参与者之一。凭借香港母行的海内外网络及在内地市场的深厚根基,本行针对“走出去”企业日益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以香港为中枢点,以内地为着力点,为不同客户群提供差异化的跨境金融产品及服务,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持。 人民币国际化――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货币出现贬值或升值都是正常市场化的表现,同时人民币汇率波动与国内经济增长周期也有一定关系,只要不是爆发系统性、大幅度的贬值,都无需过度担忧。人民币国际化为人民币的长期汇率稳定带来积极作用,人民币国际化相关业务目前也正成为银行业主要增长点之一。伴随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增加,内保外贷、内存外贷等跨境业务需求明显增多。东亚中国2009年就启动了跨境人民币业务,目前已推出人民币信用证、内保外贷、内存外贷、离/在岸联动贷款等产品,帮助企业“走出去”。同时,我行将为客户提供多币种环球投资的平台和专业的资产配置建议,帮助客户实现财富管理最优化。 “深港通”――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深港通”的落地,将进一步推动跨境资金的双向流动,推进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融合,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共同发展。作为中国境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步骤之一,“深港通”将与“沪港通”协同互补,进一步拓宽外资投资内地市场的渠道,推动香港成熟的资本市场与内地丰富的上市公司资源深入融合。东亚中国将在充分考量客户全球资产配置需求的前提下,提供涵盖多层风险等级、直接或间接参与香港及内地市场机会的金融产品,帮助客户灵活捕捉市场机会,分享两地经济发展成果。 《上海金融报》:东亚中国的自贸区业务发展情况如何? 林志民:2014年1月,东亚中国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支行,同年4月该支行获上海银监局批复可以开展个人业务。作为自贸区内专设机构,该支行紧扣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重点,结合本行优势,为符合资质的客户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人民币借款等创新业务,并在区内率先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支付业务等;2015年5月,我行通过人行上海总部的验收,获批开展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服务。同时,利用母行的境外平台资源优势,我行推出了适用于自贸区实体经济的“自贸通”跨境金融产品。 东亚中国历来非常关注国家级自贸区的各项发展战略,并在网点建设和业务拓展方面紧跟自贸区的规划进行部署,目前已在上海、深圳前海、广东珠海横琴等地区率先布局相关网点。依托本行庞大的分支网点、较丰富的当地客源以及在上海自贸区累积的成功经验,针对各地自贸区不同的战略定位,充分利用自身的跨境联动优势,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未来,我行将继续依托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继续为客户提高资金结算及融资效率,并积极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大力探索个人跨境贸易支付创新等领域,致力为客户提供更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